在当今社会,品牌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象征。人们一提到品牌,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高端的形象、高端的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高端享受。这种享受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,更是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深处的触动。它既能通过外在的视觉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又能通过内在的体验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。 今天买卖易将聚焦于流通端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,探讨其如何借助品牌的力量,在市场经济中开拓新的天地。据了解,2022年中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0万亿元(不完全统计),显示出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。思维,源自于深入且细致的思考,而思考的质量又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模式。在这里,我不打算探讨逆向思维、同步思维、转换思维或是空间思维,而是尝试用一种我尚未明确界定的 “他思维” 来浅析农产品批发市场品牌价值的认知。
在化繁为简的理解中,品牌其实可以等同于形象。形象的好坏,不仅仅体现在包装和营销的表面功夫上,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,这无疑是品牌管理的核心所在。因此,以后请不要再泛泛而谈创新品牌,而应聚焦于品牌/品质的改良与升级,否则就只能是菜鸟级的弱势存在,毫无竞争力可言,最终也只能被当作行业中的一个笑话。

农批市场品牌价值的体现认知
接下来,简略谈一下品牌为何要有文字与符号。文字与符号的存在,是为了方便农批市场各环节的企业或消费者熟知,从而达成深度共鸣的交流方式。它们明确了品牌承诺、核心价值和消费理由,进而能够进行简单、聚焦、重复和持续的传播,大幅提升品牌效应。
再简单谈谈至关重要的品牌溢价。品牌溢价,是利用品牌进行各类营销或推广活动,以提升产品的价值。换句话说,产品本身具有功能价值,而品牌则赋予了产品心理价值、社交价值和精神价值,只有两者紧密结合,才能使品牌发生溢价。据不完全估算,品牌农产品的溢价幅度通常比普通产品高出30%到50%。当然,品牌不能仅限于产品的功能价值,还需不断拓展产业价值链,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升级。
当然做产品要有标准,而做品牌产品更需要有严格的标准,包括质量标准、性能标准和价格标准等。如果入驻企业使用市场商标,是不是也应该有相应的使用标准,一是促使产品规范性管理与经营;二是维推市场品牌形象与价值;三是避免后续各类问题(违规违法等)的产生。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,缺乏价格标准会导致渠道混乱和价格战,从而使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任,这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。
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如何看待与入驻企业的合作用标?从严格意义上讲,批发市场方是服务者,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入驻企业,换言之,两者是经济共同体,利益共同体。作为服务者,应率先垂范,引导市场经营企业走向规范化、集约化、品牌化、高质化发展。这不仅是对自身责任的履行,更是对市场发展的贡献。
批发市场作为服务者能否转化为经营者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从战略角度看,批发市场品牌化运营完全可以实现服务者与经营者的双重身份。品牌管理需从长远出发,规划品牌的发展方向和目标,共享品牌标准与合作方式,进行品牌的维护与营销,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布局。这要求批发市场不仅要具备服务者的视角,还要具备经营者的思维,以品牌为核心,提升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。
参与市场经营需要深刻理解品牌的本质——客户思维。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期望,以客户为中心塑造品牌形象、提供产品和服务,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。这不仅是品牌建设的核心,也是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。据因此,批发市场要与入驻企业紧密合作,共同打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品牌生态,实现共赢。
通过品牌的力量,流通端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,还能够为入驻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,实现经济的健康性可持续发展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强品牌、拓品牌、享品牌战略布局引领下,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