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天气影响:台风过后华南强降水持续,北方降雨与高温交织
台风“丹娜丝”过后,华南地区迎来持续强降水,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累计降雨量达150-300毫米,局部超过400毫米。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,7月10日至13日,广州、南宁日均降雨量分别达85毫米和110毫米,有效缓解了前期高温,但暴雨导致部分低洼菜地积水,采收进度延迟。与此同时,华北、黄淮地区出现分散性降雨,河北石家庄、山东泰安等地12小时降雨量超50毫米,叠加高温高湿环境,对露天蔬菜生长和采收造成双重压力。
二、南方市场:叶菜反弹明显,香芹豆类领涨
1. 核心数据支撑
(1)广州江南市场:蔬菜批发价格环比增长明显,精品货销售优势明显。
(2)云南产区:晋宁、嵩明等地意大利生菜地头价从暴雨前的1.8元/公斤涨至2.4元/公斤,黄白菜地头价近期上涨40%,。
(3)福建厦门市场:受本地降雨影响,空心菜、苋菜等地头收购价短期回落,但云南叶菜因品质优势,意大利生菜批发价逆势上涨。
2. 深层驱动因素
(1)供需错配:暴雨导致华南本地露天菜采收延迟,云南、甘肃等主产区叶菜填补缺口,但运输成本增加推高价格。
(2)品质溢价:高温高湿环境下,耐储运的精品蔬菜需求激增,如广州市场有机菜心价格同比上涨。
(3)产地转换:海南因台风损毁设施农业,广东、广西加快从云南调货,形成“云菜入粤”的短期供应链。
三、北方市场:降雨推高小品种价格,娃娃菜供应充足
1. 核心数据支撑
(1)北京新发地:小菠菜批发价周环比上涨28%;小白菜、韭菜价格分别上涨22%和19%,散叶生菜有实质性突破。
(2)河北张家口:坝下、坝上娃娃菜进入集中上市期,日出货量较大,地头价回落。
(3)山东寿光:老秧黄瓜因高温减产,地头价上涨15%,新秧黄瓜价格稳定。
2. 深层驱动因素
(1)采收受限:河北、山东露天菜地因降雨泥泞,机械无法作业,人工采摘成本增加0.3-0.5元/公斤。
(2)品种替代:张家口娃娃菜产量充足,替代部分叶菜需求,但运输半径扩大导致终端价格跌幅小于地头价。
(3)品质分化:旱黄瓜、荷兰黄瓜等耐储运品种价格稳定,而普通黄瓜因易腐,高价保持但走货量下降。
四、未来预判:7月下旬供需逐步平衡,关注三重变量
1. 短期(7月中下旬)
(1)供应恢复:华南暴雨减弱后,本地叶菜采收逐步恢复,云南叶菜调运量或减少10%-15%。
(2)价格企稳:北方小品种蔬菜因上市量增加,价格涨幅有望收窄至5%以内;娃娃菜地头价大概率变动不大。
2. 中长期(8月后)
(1)气候风险:国家气候中心预测,8月西北太平洋或生成1-2个台风,需关注对华南、华东产区的影响。
(2)政策调控:农业农村部《2025年蔬菜稳产保供方案》将补贴产地预冷设施,目标将流通损耗率从20%降至15%以下。
3. 消费趋势
家庭消费向耐储菜(土豆、洋葱)倾斜,而餐饮渠道对精品菜需求刚性,预计高端品种交易量逆势增长10%-12%。
台风“丹娜丝”过后,我国蔬菜市场呈现”南涨北稳、小品种活跃”的格局。尽管短期价格波动加剧,但得益于多元化的供应体系和政策调控,市场整体保持平稳。未来,在气候异常常态化背景下,蔬菜行情走势还将面临诸多的不可控因素,还需持续留意天气形势变化的潜在影响。
云南产区行情中,叶菜行情整体持续普涨,少部分品类小幅下滑,小香葱行情因为品质差异明显,产销行情呈现两极分化。


